董雨虹,1990年7月生,中共党员,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自2017年从教以来,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董雨虹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守正确的教育方向和教学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自觉履行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她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大广赛”公益命题、“学院奖”公益命题、安徽省公益广告大赛等专业学科竞赛,这些竞赛命题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等公益主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学生有了切身的代入感与强烈的成就感,真正发挥了育人元素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2024年她获得池州学院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文艺体组一等奖。2024年、2025年分别获池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二等奖2项,2022年她获得安徽省本科师范院校智慧教学大赛省级二等奖,2023年获池州学院教师教学竞赛先进个人,2025年获校级混合式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专业的教学技能比赛,让董雨虹对所教授课程的体系、理念、内容、教法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她主讲的《电视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2022年获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立项,主持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参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多项;2020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她积累了丰富的上课经验,但她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它们转化为文字,撰写成多篇具有深度与实用性的教研文章,努力发挥示范推广作用,与更多同行分享交流,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董雨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注重自我提升,勤奋学习,深入研究。她通过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和交流听课活动,广泛汲取他人之长,努力提升自我。2023年,她参加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复旦大学举办的“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每一节课她都认真做好笔记,课后反复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已有成果。自2018年以来,她将“网络直播+反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逐步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与实践成果。
近年来,董雨虹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安徽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她先后两次获安徽省大学质量品牌创意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连续六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安徽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奖,连续两年获得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这些比赛激发了学生们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行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核心任务。教师只有站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才能做好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董雨虹通过广泛的专业理论学习、系统的专业思考等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近5年来,董雨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CSSCI扩展版期刊3篇;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以第二参与人身份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董雨虹还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她主讲的“影视艺术概论”“广播影视概论”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影视作品分析、故事编撰和专业的学术论文写作,近年来指导学生发表3篇论文,形成了科研服务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作为辅导员,董雨虹心系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在学校的成长。她坚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呵护和关爱学生。她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以及就业。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名学生让董雨虹印象深刻。这名学生主动向董雨虹表达自己想要考研的想法之后,董雨虹从院校选择、复习规划、应试心理调节等诸多方面与学生沟通交流,并把自己珍藏的复习资料分享给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后,2024年又成功考取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2025年董雨虹指导的9位同学中,有4位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江蕊同学考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这些都让董雨虹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满满的成就感与获得感。
“教书育人”是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让学生们去续写无限的可能。董雨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每一位学生,在育人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她一直热爱着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也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指导和帮助更多的青年学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